🧭
区块链技术指南
  • 前言
  • 修订记录
  • 如何贡献
  • 区块链的诞生
    • 记账科技的千年演化
    • 分布式记账与区块链
    • 集大成者的比特币
    • 区块链的商业价值
    • 本章小结
  • 核心技术概览
    • 定义与原理
    • 技术的演化与分类
    • 关键问题和挑战
    • 趋势与展望
    • 认识上的误区
    • 本章小结
  • 典型应用场景
    • 应用场景概览
    • 金融服务
    • 征信管理
    • 权属管理与溯源
    • 资源共享
    • 物流与供应链
    • 物联网
    • 数字艺术品和 NFT
    • 其它场景
    • 本章小结
  • 分布式系统核心技术
    • 一致性问题
    • 共识算法
    • FLP 不可能原理
    • CAP 原理
    • ACID 原则与多阶段提交
    • Paxos 算法与 Raft 算法
    • 拜占庭问题与算法
    • 可靠性指标
    • 本章小结
  • 密码学与安全技术
    • 密码学简史
    • Hash 算法与数字摘要
    • 加解密算法
    • 消息认证码与数字签名
    • 数字证书
    • PKI 体系
    • Merkle 树结构
    • Bloom Filter 结构
    • 同态加密
    • 其它技术
    • 本章小结
  • 比特币 —— 初露锋芒的区块链
    • 比特币项目简介
    • 比特币诞生背景
    • 工作原理
    • 挖矿过程
    • 共识机制
    • 闪电网络
    • 侧链
    • 热门问题
    • 相关工具
    • 本章小结
  • 以太坊 —— 挣脱加密货币的枷锁
    • 以太坊项目简介
    • 核心概念
    • 主要设计
    • 相关工具
    • 安装客户端
    • 使用智能合约
    • 智能合约案例:投票
    • 本章小结
  • 超级账本 —— 面向企业的分布式账本
    • 超级账本项目简介
    • 社区组织结构
    • 顶级项目介绍
    • 开发必备工具
    • 贡献代码
    • 本章小结
  • Fabric 安装与部署
    • 简介
    • 本地编译组件
    • 容器方式获取
    • 本地方式启动 Fabric 网络
    • 容器方式启动 Fabric 网络
    • 本章小结
  • 管理 Fabric 网络
    • 简介
    • 使用通道
    • 管理节点
    • 管理链上代码
    • 监听网络事件
    • 自动发现网络信息
    • 使用运维服务
    • 如何升级网络版本
    • 使用 SDK
    • 注意事项与最佳实践
    • 本章小结
  • 智能合约开发
    • 简介
    • 链码概念与结构
    • 示例一:信息公证
    • 示例二:交易资产
    • 示例三:数字货币发行与管理
    • 示例四:学历认证
    • 示例五:社区能源共享
    • 小结
  • Fabric 架构与设计
    • 简介
    • 架构设计
    • 消息协议
    • 小结
  • 区块链服务平台设计
    • 简介
    • IBM Bluemix 云区块链服务
    • 微软 Azure 云区块链服务
    • 使用超级账本 Cello 搭建区块链服务
    • 本章小结
  • 性能与评测
    • 简介
    • Hyperledger Fabric v0.6
    • 小结
  • 附录
    • 术语
    • 常见问题
    • Go 语言开发相关
      • 安装与配置 Golang 环境
      • 编辑器与 IDE
      • 高效开发工具
      • 依赖管理
    • ProtoBuf 与 gRPC
    • 参考资源链接
由 GitBook 提供支持
在本页
  • 工作量证明
  • 权益证明

这有帮助吗?

在GitHub上编辑
  1. 比特币 —— 初露锋芒的区块链

共识机制

上一页挖矿过程下一页闪电网络

最后更新于3年前

这有帮助吗?

比特币网络是完全公开的,任何人都可以匿名接入,因此共识协议的稳定性和防攻击性十分关键。

比特币区块链采用了 Proof of Work(PoW)机制来实现共识,该机制最早于 1998 年在 设计中提出。

目前,Proof of X 系列中比较出名的一致性协议包括 PoW、PoS 和 DPoS 等,都是通过经济惩罚来限制恶意参与。

工作量证明

工作量证明是通过计算来猜测一个数值(nonce),使得拼凑上交易数据后内容的 Hash 值满足规定的上限(来源于 hashcash)。由于 Hash 难题在目前计算模型下需要大量的计算,这就保证在一段时间内,系统中只能出现少数合法提案。反过来,如果谁能够提出合法提案,也证明提案者确实已经付出了一定的工作量。

同时,这些少量的合法提案会在网络中进行广播,收到的用户进行验证后,会基于用户认为的最长链基础上继续难题的计算。因此,系统中可能出现链的分叉(Fork),但最终会有一条链成为最长的链。

Hash 问题具有不可逆的特点,因此,目前除了暴力计算外,还没有有效的算法进行解决。反之,如果获得符合要求的 nonce,则说明在概率上是付出了对应的算力。谁的算力多,谁最先解决问题的概率就越大。当掌握超过全网一半算力时,从概率上就能控制网络中链的走向。这也是所谓 51% 攻击的由来。

参与 PoW 计算比赛的人,将付出不小的经济成本(硬件、电力、维护等)。当没有最终成为首个算出合法 nonce 值的“幸运儿”时,这些成本都将被沉没掉。这也保障了,如果有人尝试恶意破坏,需要付出大量的经济成本。也有人考虑将后算出结果者的算力按照一定比例折合进下一轮比赛。

有一个很直观的超市付款的例子,可以说明为何这种经济博弈模式会确保系统中最长链的唯一性。

假定超市只有一个出口,付款时需要排成一队,可能有人不守规矩要插队。超市管理员会检查队伍,认为最长的一条队伍是合法的,并让不合法的分叉队伍重新排队。新到来的人只要足够理智,就会自觉选择最长的队伍进行排队。这是因为,多条链的参与者看到越长的链越有可能胜出,从而更倾向于选择长的链。

可以看到,最长链机制可以提高很好地抗攻击性,同时其代价是浪费掉了非最长链上的计算资源。部分改进工作是考虑以最长链为基础,引入树形结构以提高整体的交易性能,如 GHOST 协议(《Secure high-rat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in bitcoin》)和 Conflux 算法(《Scaling Nakamoto Consensus to Thousands of Transactions per Second》)。

权益证明

典型的过程是通过保证金(代币、资产、名声等具备价值属性的物品即可)来对赌一个合法的块成为新的区块,收益为抵押资本的利息和交易服务费。提供证明的保证金(例如通过转账货币记录)越多,则获得记账权的概率就越大。合法记账者可以获得收益。

PoS 试图解决在 PoW 中大量资源被浪费的问题,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。恶意参与者将存在保证金被罚没的风险,即损失经济利益。

一般情况下,对于 PoS 来说,需要掌握超过全网 1/3 的资源,才有可能左右最终的结果。这也很容易理解,三个人投票,前两人分别支持一方,这时候,第三方的投票将决定最终结果。

PoS 也有一些改进的算法,包括授权股权证明机制(DPoS),即股东们投票选出一个董事会,董事会中成员才有权进行代理记账。这些算法在实践中得到了不错的验证,但是并没有理论上的证明。

2017 年 8 月,来自爱丁堡大学和康涅狄格大学的 Aggelos Kiayias 等学者在论文《Ouroboros: A Provably Secure Proof-of-Stake Blockchain Protocol》中提出了 Ouroboros 区块链共识协议,该协议可以达到诚实行为的近似纳什均衡,被认为是首个可证实安全的 PoS 协议。

权益证明(Proof of Stake,PoS)最早在 2013 年被提出,最早在 系统中被实现,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股东机制,拥有股份越多的人越容易获取记账权(同时越倾向于维护网络的正常工作)。

Peercoin
B-money
Pow 保证一致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