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9 章 - 常见问题与解答

[Q1] 如何对付挑后场球?

:对于业余选手来说,挑后场球(lob)往往不好处理。要成功接好挑球,首先关键是步法要快。当对手挑球质量不高时,应该迅速侧身后退跳杀,迫使对手不敢轻易挑球。

如果对手的挑球质量较高,不容易拦截,那么应该及时跑到球的侧后方,等球触地反弹后再击球。在对手挑球后,对手的注意力往往会放在网前等待截击。因此,回球方式最好选择后场吊球或者回到对手空当,尽量不要回出半高球。

最后,在网前环节时需要注意出球质量,尽量给出带有角度的球,让对手难以舒服地回球,从而使对方很难挑出高质量的后场球。

[Q2] 双打中队友打第三拍回球,这个时候我应该往前跑还是等在后场?

: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,要看你队友第三拍回球的质量。

如果队友第三拍回球质量很高,比如后场吊球很短、很低或抽球很快、很低,那么你和队友都可以大胆跑到网前;反之如果队友第三拍给出较高、较长的球,那么不要着急往前跑。

通常,当队友回球时,可以先向前走一步,同时观察队友回球质量再作调整。

[Q3] 总感觉用了很大力气,但是球还是不快。

:很典型的一个问题。

经常会看到业余选手人高马大,使用很大动作去打球,但是球速却反而不快。

这里的关键在于有效发力,即有多少力量最终传递到球上去。身体的力量来自肌肉收缩,而力量的传输则由关节决定。假如肌肉一直紧张,那么就不能再产生更多力量;假如关节一直锁紧,那么力量的传递就会受到阻碍。

因此,要产生有效发力,必须做到肌肉由松到紧,关节先松后紧。当然,要让身体能自己调整到合理的发力方式,需要进行科学的训练。

[Q4] 为什么有的球员移动不多,却能调动对方到处跑动?

:匹克球比赛中经常看到,有的运动员似乎不怎么移动,却总能接到球;有的运动员一直在各种急转急停,却各种接不到球而丢分。

田径类比赛,大家都是要比跑完相同的距离所花的时间,此时的快和慢是绝对的。

在球类比赛中,运动员的“快”和“慢”,其实都是相对的。

首先是要看需要完成的移动距离,即球员要完成击球需要移动的距离。我的绝对速度可能比你慢,但是我可以预判和限制你的回球。我接球的位置总在身前,一伸手就够到了;而你总是要跑几步才接到球,那即使你移动得快,也看起来太慢。

其次是看需要完成的时间,即球员可以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击球。优秀的运动员总会在球位于较高点时击球,但顶尖的运动员有时候却可以等球落下来再击球,而且在击球的最后瞬间,往往可以打出多种可能的球路。这意味着对手无法提前预判,用来反映和移动的时间就少了很多。

最后是加速能力。顶尖的运动员可以控制比赛的节奏。当你习惯了他“慢悠悠”的击球节奏,他却可以突然加速,如果跟不上自然会觉得快。

总结一下,最关键的还是要能控制比赛的节奏,而这些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优秀的身体素质为基础。

[Q5] 常听人说,匹克球融合了网球、羽毛球和乒乓球的特点,是哪些呢?

:不同运动在本质上是相似的。球类运动的基本要素包括力量(包括爆发力和耐力)、速度、旋转和落点。不同运动在表现形式和侧重上有所不同。

网球重视力量,恰如刀法,强调大开大合,势如破竹;羽毛球则注重速度和落点控制,就像剑法,讲究灵动飘逸,后发制人;乒乓球除了节奏快外,还达到了旋转的极限,好似匕首,往往出人意料,刁钻莫测;而匹克球则像双节棍,柔中带刚,连绵不绝。兼具了网球的中后场抽球,羽毛球的平击、杀球、挑球和控球,乒乓球的节奏和网前。可以说,匹克球以网球技术为体,羽毛球技术为灵,乒乓球技术为魂,上手容易,精通则要下苦功。

[Q6] 业余球员和专业球员的关键区别在哪里?

:两者之间的关键差异主要包括:

首先是一致性。专业球员对球的控制更加稳定。同样打一个后场吊球,业余球员打十次可能失误一次,专业球员可能一百次才失误一次。总体来看,业余球员的非受迫失误率要高不少。

其次是速度。当比赛节奏较慢的时候,业余球员和专业球员表现似乎差不多;但是当节奏加快时候,业余球员往往就跟不上了,失误会大量增多。

再一个是控球能力。专业选手对球的轨迹、落点和节奏的掌控要更为精准,往往打出让对手更难处理的球。而业余球员经常会出现回球过高或者过长的情况,甚至出界。

最后是比赛意识。对方的来球该如何处理?是回长球还是短球?该加速还是放慢节奏?回球后自己应该往哪里跑?对方下一步的意图是怎样的?业余球员通常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,而对专业球员来说,这些往往都是像呼吸一样的自然反应,总会选择对己方最有利而对方最不利的策略。

[Q7] 该如何挑选合适的球拍呢?

:根据规则,匹克球拍的长度和宽度之和不能超过 24 英寸(60.96 cm),其中长度不能超过 17 英寸(43.18 cm)。球拍的厚度和重量并无限制,一般厚度在10 ~ 16 mm,重量在 7 ~ 9 oz。

从结构上看,匹克球球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:拍体(核心、表面、边缘保护层)、手柄、底胶和手胶。

  • 拍体核心:拍体核心对于球拍的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。现代球拍的拍体材料通常为高分子聚合物构造的蜂窝结构,包括Polymer(软弹)、Nomex(刚性尼龙,偏硬)。早期还有木质或铝合金等材质。

  • 拍体表面:拍体表面影响球拍的发力和摩擦。表面材料包括玻璃纤维(软,甜区往往较小)、石墨纤维、碳纤维(硬,甜区往往较大,常见型号为 Toray T700)等。目前,专业球拍多采用碳纤维表面。

  • 拍体边缘保护层:边缘会影响球拍的甜区。通常为硬质塑料材料制成。

  • 手柄:手柄对于球拍的操控性非常重要。它通常由拍体核心的延伸部分构成,外部包裹有起到缓冲作用的泡沫或橡胶材料等。手柄底部通常会有带有品牌标志的底盖。

  • 底胶和手胶:底胶和手胶会直接影响手感。选用合适的手胶可以更好地发挥球拍的性能。手胶通常为合成材料,如聚氨酯或合成纤维。

没有一个球拍能适合所有球员。在挑选球拍时可考虑如下参数:

  • 重量:越重的球拍越能避免击球造成的震动,但是挥动也越慢,对发力的要求更高。对初学者来说,除非力气很大,否则建议考虑 8 oz(227 g)以内的球拍。

  • 重心:重心越靠前,击球威力越大,但是不容易控制,对手感和发力要求更高。初学者建议考虑适中的球拍。

  • 拍柄长度:长拍柄往往意味着较大的击球范围,但是挥动较慢,对手感和发力的要求更高。初学者建议选适中长度的拍柄。

  • 拍柄粗细:粗拍柄更容易发力,但是不方便调整持拍角度。对初学者来说,除非手很大,否则建议选细一些的拍柄。

  • 拍面大小:拍面越大,往往甜区越大,容错性越好,但是往往挥动慢。甜区占拍面的比例是考察球拍科技含量的重要指标。初学者建议选拍面较大的球拍

  • 拍面厚度:拍面越厚,对击球时震动吸收越好,甜区往往越大。初学者建议考虑厚度至少 14 mm 的球拍。

  • 拍面粗糙度:拍面越粗糙,越容易摩擦球制造旋转,但是反过来也越容易受到球旋转的影响。初学者建议考虑摩擦力不太大的拍面。

市场占有度较高的球拍品牌包括 Franklin、Joola、Onix、Engage和 Selkirk。

[Q8] 双打中两人中间的球该怎么处理呢?

:双打中经常出现两名球员一起去抢打中间位置球的情况,或者都让给对方去处理,造成失误丢分。

中间球的处理需要球员提前协商接球原则。通常来说,有如下原则:

  • 优先正手位置球员:正手位置击球的力量和角度往往更好;

  • 优先水平较高球员:水平较高球员的稳定性和进攻性会更好;

  • 优先男子球员(混双比赛):男子球员的力量和速度通常更好,在混双比赛中要负责 2/3 甚至更多区域;

  • 优先斜线球员:斜线方向的球员通常拥有更好的回球角度。在两名球员水平类似时,可以采用此原则。

另外,可以通过喊叫来沟通谁负责接球。例如,信心较大的球员可以喊出“我来”。

[Q9] 我每天都打球,但是为什么水平一直不见提高呢?

:业余球员经常碰到的问题之一是每天都在打球,但是水平不见长进,有时候甚至会倒退。

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可能有如下原因。

首先是缺乏有效训练时间。看似每天在打球,但是其中进行科学训练的时间很少,甚至不断在重复错误的动作和技巧,导致水平停滞不前。一旦养成错误习惯,要改正会十分困难。

其次是训练缺乏系统性。球员在不同水平阶段时,需要训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。比如初级阶段要重视基本功,中级阶段要开始掌握策略,高级阶段要学会控制节奏。另外,不同球员的特点和弱项也有差异。如果训练不系统,往往看似在刻苦练球,实则事倍功半。

另外是训练强度安排不当。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。强度过大的训练可能会造成体能下降,甚至引发伤痛。因此,科学的训练和训练之外的体能加强、放松恢复等都十分重要。

最后是没有注意锻炼球商。埋头苦练可能会练出优秀的体能和扎实的技巧,但是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招数,什么时候该加速,什么时候该放慢节奏,这些都是考验球商的地方。实战训练之外,加强理论学习,才能实现综合水平的提升。

[Q10] 球要打到空当,具体是指哪里呢?

:高水平运动员往往通过打空当而迫使对方失误。具体说来,有如下几种空当。

  • 场地空当:单打中常用,指的是远离对手的区域,可以迫使对手跑动回球;

  • 技术空当:指的是对方技术弱点区域,例如大部分人的脚下、反手、正手肩部等位置不容易回球;

  • 意识空当:指的是对方预判意识之外的区域,例如对手预测回球大概率在反手位,此时正手位就出现意识空当;

  • 配合空当:双打中常用,指的是对方两名队员配合中容易失误的区域,例如两名球员之间区域,或都可以去接的区域;

  • 战术空当:指的是为实现战术意图而调动对手。例如主动回球到对方刚好够不到的位置,或对方回球线路容易被预判的位置,创造进攻机会。

[Q11] 击球前后,眼睛应该看哪里?

:这个问题很关键,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

对于基本功不够扎实的业余球员来说,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击球位置不正,导致出球偏离预期目标。因此,在整个击球过程中,眼睛大部分注意力要放到球上,确保球拍甜区击球。

对于水平较高的球员来说,不需要全神贯注到击球位置上,此时可以更多关注到比赛的局面把控上。具体来说,当对方回球后,除了观察球的飞行路线预测落点,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移动趋势,判断战术意图,并决策选取最佳的回球方式。这个过程是动态的,需要在很短时间内进行优化调整。等最终击球时,大部分的注意力应放在对方的站位上。

[Q12] 反手应该用双手还是单手呢?

:无论是单手反手(单反)持拍还是双手反手(双反)持拍,都能打出高质量的回球。但两者各有特点。

  • 单反:持拍灵活,接球范围大,回球角度大,对手更难判断。缺点是对力量要求高,往往需要更多引拍。同时,击球稳定性差,容易失误。

  • 双反:能用较短的引拍打出更大力量,稳定性更高。但持拍变化少,接球范围小,回球角度相对受限。

球员应根据自身特点来选取反手类型。通常,通常,力量不足或追求稳定性时可采用双反持拍。反之,可采用单反持拍获得更大的灵活性。

[Q13] 为何匹克球看着不快,打起来却感觉很快?

:匹克球的速度通常只在40 ~ 60 公里/小时(即 10 ~ 16 米/秒)之间,远低于羽毛球、网球,甚至乒乓球。但是实际上在打匹克球的时候,你会发现球的速度很快,有时候根本来不及反应。

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匹克球比赛中,球员们常常需要在网前进行快速反击。由于距离相对较短,而且匹克球基本上在飞行过程中不会减速,这就导致球员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。

匹克球球网两侧 2 米左右的距离内是非截击区。球员们通常在非截击区附近回球,实际击球点常常在非截击区上空,这使得球的飞行距离大约为 3 米左右。如果以 15 米/秒的速度计算,从对手出手到你需要击球,仅有 0.2 秒的时间。

在这极短的 0.2 秒内,你需要判断球的方向,移动位置并挥拍,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。因此,尽管匹克球的速度并不高,但其所需的反应时间极短,使得比赛的紧张程度甚至超过了网球,可以媲美羽毛球的激烈程度。

[Q14] 单打中在网前防守,老被对方从后场直接抽球打穿怎么办?

:避免被对方抽球打穿的关键是提升自身的回球质量。

首先,确保你的回球足够深,尽量贴近底线。回球越深,对手就越难打出有攻击性的抽球,球飞行到网前时的速度就越慢。其次,要尽量降低回球的高度,位置越低的球,对手需要往上打,就越难攻击。另外,如果对手抽球动作的一致性很好,能够用类似动作打出直线抽球和斜线抽球,那么你可以考虑将回球打向场地中央位置,这样能够有效地限制对方的击球角度范围。最后,从防守的角度,如果对手抽球的质量很高,球速很快,可以考虑稍微调整自己的站位,比如站在离非截击区半步距离的地方,以增加反应时间和处理球的灵活性。

[Q15] 能否总结下匹克球各项技术的使用场景?

:根据运动员的站位,匹克球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:网前技术、中场技术和后场技术。

网前技术 是在网前相持和对抗的相关技术。包括网前吊球、截击、加速与重置、挑球、杀球、ATP、Bert、Erne等。这是双打比赛中的主要环节。

中场技术 发生在运动员从后场向网前的移动过程中,被对方限制在中场时的应对技术。包括中后场吊球、抽球、截击、重置等。中场球往往是最有挑战的环节。

后场技术 是在底线附近的相关技术,包括发球、接发球、抽球、后场吊球、防守等。后场球是打好匹克球的基础。

[Q16] 不同等级如何提升匹克球水平?

:匹克球作为一项非常讲究技巧和策略的运动,在不同水平阶段时,球员所面临的情况并不相同,需要训练的关键技术有所侧重。

2.5-3.0级要集中训练发球和接发球;3.0-3.5级要重点学习抽球和防守;3.5-4.0级要开始掌握后场吊球;4.0-4.5级要重点提升网前吊球和截击;4.5-5.0级要能够在网前相持中进攻和重置;5.0-5.5级要掌握高效的移动步法;5.5级以上需要具备强大的心态,阅读比赛并能实时调整策略。

[Q17] 打匹克球如何避免运动伤痛?

:随着匹克球运动的普及,相关的运动伤痛也随之增多,尤其是膝盖、肘部、手腕等关节部位。为了预防这些运动伤害,要牢记十六字真言:打前热身,打后放松,规范动作,量力而为。打球前要进行充分热身,提升关节润滑;打球后进行拉伸放松,恢复肌肉弹性;另外要学习正确的挥拍动作,减少伤害风险;最后要了解身体的极限,不过度运动,或做出超出身体极限的动作。

[Q18] 对方发球很快很转,该怎么接?

:如果碰到对方发球质量很高,速度很快,旋转很强,容易造成接发失误。要接好这样的发球,首先是要找好接球位置。对于速度很快的发球,接发时要留出足够的空间,意味着站位要靠后一些,可在底线后一步或两步位置。其次,等球弹跳起来后,要主动迎着来球的方向去击球,并且击球时握紧球拍,以控制回球的方向。此外还要预测旋转造成球的方向的偏移,例如带有侧旋的球在弹跳起来后,可能往左偏或右偏,要提前预判这种偏移,并调整迎球的位置。最后,对于高质量的发球,回球位置可以尽量往中路打,减少出界的风险。

Last updated